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绝地反击百折不回的必胜信念
军民勠力共克顽敌的鱼水情谊
5月10日上午,由山东省肥城市委市政府与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纪念八路军师入鲁作战暨陆房突围胜利80周年”大会在山东省肥城市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广场举行。山东省副省长孙继业,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陈人康,泰安市市委副书记张涛,副市长张红旗,以及肥城市委书记常绪扩、市长殷锡瑞等同志出席了纪念大会。
纪念大会现场(中旗网张伊摄)
烈士陵园纪念碑广场上,陆房战斗纪念碑庄严耸立,纪念碑前的花环,寄托着人们对人民英雄的深情追思。
《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全场多名领导干部、人民群众、少年儿童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肃立,向在陆房突围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
礼兵步履铿锵,缓缓将以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泰安市委、市政府,肥城市委、市政府,参加陆房突围战八路军将帅后代名义敬献的4个大型花篮一字排开。花篮红色缎带上“烈士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旗网张伊摄)
全场肃立,向在陆房突围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中旗网张伊摄)
向烈士敬献花篮(中旗网张伊摄)
肥城市委副书记辛涛主持了纪念大会(中旗网张伊摄)
罗北捷女士代读罗东进中将的致辞(中旗网张伊摄)
罗荣桓元帅之女罗北捷代表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创会会长、原第二炮兵副政委、中将罗东进在大会上致辞。致辞首先对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第师指战员和山东军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在陆房突围和在入鲁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师先烈和山东军民表示深切怀念。
致辞中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八路军第师入鲁作战暨陆房突围胜利80周年大会,这对于缅怀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和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80年前,八路军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尊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和命令,率军入鲁抗战,入鲁之初屡战屡胜,特别是年5月11日,面对数倍与我的日本侵略军的重重包围,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在英雄的肥城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激战终日、突出重围,取得了歼灭敌军余人的重大胜利,不仅粉碎了日军妄图围歼我军的梦想,保卫了抗日骨干力量,而且给了山东乃至全国抗日军民巨大的鼓舞,陆房突围战和此后不久的梁山歼灭战的胜利,奠定了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纪念八路军第师入鲁作战暨陆房突围胜利80周年,主旨是永远铭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的英雄伟绩,学习、宣传、继承和弘扬他们留下来的光荣传统、历史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推动和促进新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继业等领导同志和与会人员参观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中旗网张伊摄)
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瞻仰陆房突围无名烈士灵骨墙(中旗网张伊摄)
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瞻仰陈光、史瑞楚夫妇墓(中旗网张伊摄)
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在陆房战斗纪念碑前(中旗网张伊摄)
5月9日,由山东省肥城市委市政府与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纪念八路军师入鲁作战暨陆房突围胜利8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山东省肥城市召开。山东省肥城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殷锡瑞,副市长鄂宏超,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陈人康,山东省党史研究院一处处长田同军等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中旗网张伊摄)
殷锡瑞在会上致辞时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出席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参加过陆房突围的八路军将帅后代表示欢迎。
殷锡瑞市长致开幕辞(中旗网张伊摄)
他说,肥城是革命老区,是一方红色的热土。8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陆房战斗,粉碎了日军歼灭我八路军师师部、师主力部队及地方党政军机关的企图,再创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虽然历史已经跨越了80个年头,但陆房战斗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永志长存,铭刻不忘。近年来,在党中央、省委和泰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在陆房战斗精神的鼓舞激励下,我们秉承“开放、包容、务实、敢当”的新时期肥城精神,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全面强化“四大动能”、发展“八大产业”、构筑“一核四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天召开的这次座谈会,是陆房突围历史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节点,也必将为肥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传承弘扬陆房战斗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不断争创发展新优势,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陈人康致辞(中旗网张伊摄)
陈人康在会上致辞,他说,80年前,八路军师驰骋千里入鲁作战,打击了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开创了山东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山东抗战的新局面,八路军师很多将士把热血洒在了齐鲁大地,这是一支英雄之师、威武之师。今天我们重温历史、缅怀烈士,要以革命先辈为楷模,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念、克难奋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罗北捷女士代读罗东进中将的讲话(中旗网张伊摄)
罗北捷代读了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创会会长、原第二炮兵副政委、中将罗东进的讲话。
讲话中说,八路军师入鲁后,全面正确执行党中央抗战方针政策,充分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建军、建党、建政、统战等工作,与山东纵队一起,坚持敌后抗战,不断发展壮大,为创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发挥了中坚和骨干作用,做出了卓著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谱写了光辉一页。我们要学习、宣传、继承和弘扬师指战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丁龙嘉与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张衍霞作了题为《八路军师入鲁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的联合发言(中旗网张伊摄)
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史专家陈宇同志作了题为《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出兵山东”的重大战略布署》的发言(中旗网张伊摄)
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史专家岳思平同志作了题为《论八路军第师主力入鲁兼陆房突围战的战略地位与贡献》的发言(中旗网张伊摄)
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史专家魏碧海同志作了题为《我帮王秉璋同志整理陆房突围战回忆录的情况》的发言(中旗网张伊摄)
研究会监事长、八路军师代师长陈光之子陈晓星做了题为《纪念八路军师入鲁作战暨陆房突围胜利80周年》的发言(中旗网张伊摄)
研究会理事、鲁中分会第一副会长、八路军师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之子孙东宁同志作了题为《陆房突围战中的津浦支队》的发言(中旗网张伊摄)
研究会会员杜玉江同志作了题为《试谈陆房突围胜利对实现八路军师入鲁作战战略意图的重大意义》的发言(中旗网张伊摄)
军事科学院、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有关专家、会员,参加过陆房突围的八路军将帅后代代表在会上发言,讲述了革命烈士奋不顾身、顽强战斗的英勇事迹,阐述了八路军师入鲁作战以及陆房突围的重大意义和取得的丰功伟绩。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秘书长、常务理事胡骁主持了本次座谈会。
胡骁主持了本次座谈会(中旗网张伊摄)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专家还瞻仰了泰西武装起义纪念碑,参观了市民广场、春秋古城中国桃文化博物馆。
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瞻仰泰西武装起义纪念碑(中旗网张伊摄)
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参观市民广场(中旗网张伊摄)
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参观春秋古城中国桃文化博物馆(中旗网张伊摄)
研究会参会人员合影留念(中旗网张伊摄)
链接:陆房突围战
陆房突围胜利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师等部在山东省肥城县陆房地区突破日伪军包围的战斗。
年4月,八路军第师代理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师部和第旅第团主力由郓城地区进入山东省运河以东、泰山以西地区,同该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津浦支队及山东纵队第6支队会合,巩固与扩大了泰西抗日根据地。5月初,日军第12集团军从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宁阳等17个城镇调集日伪军余人;坦克、汽车余辆,火炮余门,由该军司令官尾高龟藏指挥,分9路围攻泰西抗日根据地,企图寻歼八路军第师主力。至5月8日,日伪军先后“扫荡”东平、汶上地区,9日开始向肥城、宁阳间山区推进,10日继续实施向心推进,紧缩合围圈。第师令第团主力掩护机关、部队分路突围。当夜,除山东纵队第6支队由于地形熟悉顺利突围外,师部及第团、津浦支队和中共鲁西区委、泰西地委共余人未能突出包围,被困在陆房周围纵横各约10公里的山区内。
11日拂晓,日伪军在炮火掩护下,全线发起进攻。第团占领陆房西南的肥猪山、牙山等地,津浦支队与师特务营占领陆房以东和东北的凤凰山,凭险据守,沉着应战,以猛烈的火力,打退日伪军数次冲击,坚守了阵地。15时许,日伪军又集中兵力猛攻陆房西南的牙山、肥猪山制高点。第团英勇奋战,打退日伪军9次冲击,津浦支队和师特务营在陆房以北、以东,打退了日伪军。在西北部,日伪军余人突破阵地,进抵陆房附近。津浦支队和第团密切协同,以迅猛的反击击退突入之敌。东南部的日伪军突入孟家村附近受阻。黄昏,日伪军停止攻击,收缩兵力,包围监视。被围部队和党政机关进行紧急动员,埋藏了笨重物资,实行轻装,于22时许,利用夜暗分路从日伪军间隙中实施突围。至12日拂晓,全部突出包围圈,分别转移到东平以东无盐村、南陶城和渡河南岸。
此次战斗,八路军第师以伤亡余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团长以下余人,胜利地突出重围,为坚持泰西根据地并开创山东抗战新局面保存了骨干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