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
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忧戚(qī)挣脱(zhēng)琉璃(lí)丰功伟绩(jì)
B.箴言(zhēn)中伤(zhòng)圈养(huàn)伤痕累累(lěi)
C.鄙夷(bǐ)拖累(lěi)停滞(zhì)自吹自擂(léi)
D.筵席(yán)劫掠(lüè)飞窜(cuān)一抔黄土(póu)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贸然练习薄颓唐不安李代桃僵
B.驳船倒计时行之有效矫揉造作
C.带挈渡难关不屑置辨言不及义
D.沧茫敞篷车走投无路可望而不可即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地理老师讲课抑扬顿挫、强聒不舍,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B.这座城市的建筑体现了古典的高雅和时尚的活力,两者既有反差,又相得益彰。
C.大家讨论了半天,鸠占鹊巢,最后还是按他的意见办。
D.悬崖边上,长着一棵根深蒂固的松树。
B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救火工作,火势终于被扑灭,确保了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
B.改革初心在于人民,动力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改革成败与否的唯一标准。
C.本月首飞的C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古代上称下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词。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C.“一箪食,一豆羹”中的“箪”“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的“觥”“筹”是指酒杯。
D.社稷,国家。社,谷神。稷,土地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B
6.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7.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援疑质理:提出B.与之论辨:同“辩”
C.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D.犹幸预君子之列:参与
8.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久而乃和/暮寝而思之
B.弗之怠/居庙堂之高
C.以中有足乐者/生以乡人子谒余
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欲有求于我也
9.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赠序,作者以自己求学的切身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B.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并不艳羡,是因为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C.文中通过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主要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D.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引出了求学的艰难。
7.A8.A9.C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年版,有刪改)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
10.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12.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10.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
11.这件事刚过去不久,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
12.君主要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要能直言进谏。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勾勒出终南山的总体轮廓,表现出终南山的巍峨气势。
B.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充分体现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C.颈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分野中峰变”表现出终南山从北到南的阔,“阴晴众壑殊”是尽收眼底的全景。
D.诗的尾联表明作者似乎游兴未尽,要留宿山中,等待明天继续游玩。
14.“阴晴众壑殊”一句中的“殊”颇受历代评论家的称赞,请谈谈其表达效果。
13.A14.殊”是不同的意思,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阳光透过云霭照射下来,由于众峰高低、方位不同,而显得或明或暗,或浓或淡;从而呈现出千形万态的美丽景象。
五、句子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5)_____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蒹葭杨柳似汀洲(2).何日遣冯唐(3).半竿斜日旧关城(4).竹杖芒鞋轻胜马(5).毅魄归来日(6).千树万树梨花开(7).万钟于我何加焉(8).马作的卢飞快(9).弓如霹雳弦惊
六、名著阅读
16.阅读名著,回答下列问题。
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挣扎时,A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A便转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A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两个都在挣命。这张团练终是个武官出身,虽然酒醉,还有些气力;见剁翻了两个,料道走不脱,便提起一把交椅轮将来。A早接个住,就势只一推。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时也近不得A神力!扑地往后便倒了。A赶将去,一刀先割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A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A拿起酒盅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盅,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写下八个大字……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作者是_______。这部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____________的主题。
(2)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这段情节是______________,A最后题写八个大字体现了他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请你再写出一个与A有关的情节:__________。
(1).水浒传(2).施耐庵(3).官逼民反(4).武松(5).血溅鸳鸯楼(6).敢作敢为(7).醉打蒋门神、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等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冠状病毒知多少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