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将新产业体系,用“芯屏器合(音同‘心平气和’)、集终生智(音同‘急中生智’)”两个成语来概括。
其中,“芯屏器合”中的“芯“指的是芯片产业,“屏”指的是新型显示产业,“器”指装备制造和机器人等产业,“合”指的是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等。
“集终生智”里,“集”指集成电路,“终”指智能家居、汽车等消费终端产品,“生”即生物医药,“智”指与工信部共建的“中国声谷”以及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对于任何一家投资机构来说,如果投资经理换了人,投资策略就可能会发生改变。而对合肥这座城市来说,“这么多年来,合肥政府的一个可贵之处正在于‘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新官始终理旧账,没有因为人事的变动影响对企业政策的变化。这么多年来,合肥始终是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永做好朋友。而从合肥在打造营商环境的经典案例来看,时时体现出的是“先和企业共患难,再和企业同富贵”。正是这种勇于担当和尽责守信,让如今的合肥成为商家必争之地。”02合肥史上“最持久”的投资合肥还有一项十分特别的投资,一投就是50年,堪称史上最“持久”的投资。这正是合肥与中国科大“一城一校”之缘。“合肥与中国科大相亲相爱、相伴相随,而且历久弥新。没有中国科大,合肥难有今天这样出彩。中国科大有今天,也有合肥出的力。”虞书记提到的这个故事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年,受国内外复杂局势影响,13所在京高校因故被迫外迁,疏散到全国各地,史称“京校外迁”。其中最不受待见的一所学校,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当时全国因为“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吃不饱饭是很多人的共有记忆,而当时一所大学几千张嘴,就成了很多省市的“负担”,被各种拒绝。安徽省领导李德生,独具慧眼将中科大邀请到了安徽安庆落户。安徽省当时明确表示“安徽人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坐落于淮河以南的合肥,没有暖气,冬冷夏热,生怕师生呆不惯的合肥干脆为中科大建立起了第一条供暖专线,让中科大从此成为了南方有暖气的大学。不仅如此,当时穷困落后的合肥,生怕老师学生缺电不能好好学习、研究,干脆给了中科大最高级别的供电保障——政府可以停电,中科大绝不能停电。合肥几十年来一如既往对中科大好,甚至后来中科大要扩建的时候,合肥干脆把中科大互不连接的东校区和西校区之间的部分拆了,划为中校区留给了中科大。年,中科大重建数、理、化基础教研室,恢复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年2月中科大恢复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正因为有了中科大的“下嫁”,合肥这个当时还比较穷困的“铁路盲肠”城市,终于有了逆袭翻盘的筹码——人才,这也成为合肥发展的基础。03投资风险党员干部担,主政者担此前,最令市场津津乐道的是,合肥专盯那些“走投无路”的大型困境企业大胆下注“招安”,敢于接纳“落难王子”。年12月,科大学生出资万元创立的“硅谷天音”弹尽粮绝之际,安徽信托、美菱集团和合肥永信三家国企分别拿出万元各占17%的股权,与硅谷天音的老股东一起成立讯飞有限,最终解了燃眉之急。这家企业就是科大讯飞的前身。如今,科大讯飞已发展成为营收超百亿元、市值近千亿、人员过万、一年纳税近十亿的明星企业,成为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年出手当年巨亏超过10亿元的京东方落户合肥,开建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项目所需亿元资金完全由政府托底。年,下注长鑫半导体,合肥开始书写“中国芯”崛起的故事。年,华米科技的前身华恒电子陷入发展困境,合肥高新建投集团旗下高新信用担保公司及时提供担保。合肥最为人称道的投资,莫过于年对蔚来汽车的70亿投资。年亏掉.9亿元后,蔚来又遭受疫情雪上加霜,最困难的时候,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因此,当年4月合肥决定向蔚来“慷慨解囊”时,外界视之为“一场豪赌”。资金落地后,蔚来境况逐渐好转。年下半年,蔚来股价飙升20倍,销量也屡攀历史新高,其市值已接近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五高车企。自合肥引入新能源汽车业务以来,江淮、大众、国轩、蔚来已经抱团式扎根合肥,安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了全国12%。据统计,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合肥投资了50多个相关项目,总投资额超过亿,聚集产业链企业余家。对于投资的风险谁来担这个问题,虞爱华直言:投资的风险肯定是党员干部担,特别是主政者,要敢于担风险。“只想保险,怕担风险”干不成事。当然,担当作为不是胆大妄为,必须基于科学的决策、严密的程序。“有多大的担当,干多大的事业。纵观合肥,许多成功战例,都是基于科学的决策和严密的程序,都是与企业先‘共患难’,然后才‘同富贵’。京东方、蔚来汽车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证明。”合肥领导的敢担责,在当时对京东方的投资就可见一斑。年,在国际金融海啸最绝望之时,那时的京东方也挣扎在死亡边缘,为了活下去,卖过保健营养茶、开过北京烤鸭店、研发过“绿波”营养液……据《光变》一书披露,当时,上至政府、下至金融机构都不看好中国的显示屏产业,普遍认为只有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才能生产。但液晶显示器作为全球尖端产业,一条生产线动辄一两百亿元的投资规模,鲜有企业能够承担,更不用说地方政府了。但一年财政收入只有一百亿元的合肥,却不信这个邪。有媒体报道称,一名合肥政府官员曾透露,“为了项目能上马,当时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为了京东方,合肥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此举很快引来各方的质疑。当时,合肥市政府尽管面临很大的压力,仍力排众议,敲定了京东方六代线项目。“(投资)决定下的很痛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区域研究室主任林斐曾表示。事实证明,用城市地铁换京东方一博,合肥市领导的力排众议的担当没有白费。年,京东方六代线投产后,结束了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依赖进口的局面,中国的彩电业第一次获得了本土显示屏供应商。在随后的10年里,京东方在合肥还开了8.5代线和10.5代线,带动了70多家配套企业到合肥来发展,解决的上下游就业岗位数不胜数。如今,合肥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显示屏基地之一,除京东方、维信诺等一批龙头企业外,一批配套企业也纷纷入驻,打通了从原材料到核心器件,再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04千里马与伯乐之缘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此前在一次演讲中曾表示,去年在蔚来最为危难的时候,“差点就挂掉了”,“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在我们最关键的时候伸出援手,也创造了奇迹,六个月以内就让合肥有了很好的投资回报”。“非常感谢安徽、合肥对我们的雪中送炭”,李斌说,“只有政府才会看得很长远,投资机构没有人救我们”。在本次央视《对话》中,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卓以当时投资蔚来为例对外透露了合肥国资投资的决策程序:“当时合肥是四条战线同步在开展。第一,组织了专业的团队,也委托了国内一些顶尖专家进行论证,对蔚来的技术、供应链和市场等进行全方面的研判;第二,高度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